logo
使命
来源:肚量酒业     发布时间:2023-07-12

恪守品质,助力美生活

助力酱酒传承与发展


——肚量缘起

陈治安先生与六尺巷

肚量缘起于清代康熙年间六尺巷,名得于六尺巷。肚量品牌创始人陈治安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中国酒文化的追寻一直没有停止。是缘分所归,也是命运所宿,历史是靠人们的努力和拼搏去书写。所以,陈治安先生通过对六尺巷历史的沉浸与感悟,决定以肚量酒业为出发点,把中国的大美文化和大美人文,以实践的形式和实际行动传播于人们的生活中。并深谙在大发展大浪潮之下,做酒也好,为人处事也好,特别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决定做强、做好“肚量”文化。以酒为媒,以人文为纽带,把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现代文化相融合,立志将肚量在继承中国美德的基础上把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一直作为己任坚持下去。在酒类领域里做成肚量的人文文化,并世代传承,是我们也是下一代共同奋斗的精神指引。

百年佳话六尺巷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这里的张文端公即是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清代名臣张廷玉的父亲)。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叶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叶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肚量缘结

“弥勒文化”——笑口常开  大肚能容

真丨善丨美丨福丨缘丨财

正是因为弥勒佛“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千万化身为世人所求所化。而大众基于对弥勒佛“慈心”的印象,成了现在“笑天下可笑之人,容世间不平之事”的大肚弥勒形象。也因此,弥勒佛又被称为“笑佛”,并有招财寓意——和气才能生财!